2024-05-17 16:05:02 | 百香果教育
1.北京
北京是全国政治、文化、国际交往、科技创新中心,名校如云,既是上大学首选城市之一,也是适合年轻人发展的城市之一。其中北京高校大约有120多所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等是全国较为著名的学府。
2.武汉
武汉历来被称为”九省通衢”之地,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,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,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,是中国经济地理的”心脏”。
3.广州
广州集结了全省97%的国家重点学科、80%的高校,是中国高等教育发达的城市之一,也是中国南方高校最密集的城市,华南地区的科教中心。其中广州市高校大约有90多所,中山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、暨南大学、华南师范大学等都是广州市211高校。
4.上海
上海,简称”沪”,别称”申”,是一座美丽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国际大都市。它不仅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,而且还是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、贸易中心、金融信息中心、经济和贸易港口,是世界上繁华、具有经济活力的大城市之一。
5.重庆
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。中西部水、陆、空型综合交通枢纽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。其中重庆高校大约有70多所,重庆大学是的985院校,西南大学是211高校。
6.西安
西安,古称长安,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,是文明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。长安是举世文明的”丝绸之路”的起点,人文荟萃,交通发达,在中国古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。其中西安市高校有80多所,西安交通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都是西安市211高校。
7.成都
“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”和“中国最佳旅游城市”,应该是国内最会生活的城市,到处的茶馆和小吃,很是惬意。其中成都高校大约有60多所,四川大学被誉为“西部第一学府”,电子科技大学的通信和计算机很厉害。
8.郑州
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,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,历史上曾五次为都、八代为州,是“中国八大古都”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。郑州市同时也是河南省重要的教育基地。
近年来,在高考志愿填报中,考生越来越看重大学所在的地域,甚至有不少人是先圈定想要去上学的城市后,再根据高考成绩来匹配合适的大学和心仪的专业。
之所以大学所在地域对高考生志愿填报的影响不断加大,是因为去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上学,考生整体上能够有更大的成长和进步空间。比如说视野会更加开阔,能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,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,毕业后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可能。当然,想去大城市、尤其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高校就读,需要考生有硬核高考成绩做保障,否则极容易掉档或调剂到不喜欢的冷门专业。
眼下,2020年高考越来越近,很多家长已经开始帮孩子考虑去哪里上大学的问题。在笔者看来,与其去挤竞争激烈的北上广,不如退而求其次,将目光转移的高校资源同样很丰富的新一线城市。以下是新近发布的2020年国内新一线城市“双一流”大学数量排行榜,一起来看看有你想要去上学的城市没?
南京市“双一流”名校优势明显百香果教育
在最新上榜的15座国内新一线城市中,排名第八位的南京市,却有着让人羡慕的12所“双一流”名校,比第二名成都市足足多出了4所。
南京市不仅“双一流”高校数量领先,在质量上也非常过硬。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两所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实力无需多言,南京理工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河海大学、南京师范大学、中国药科大学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,各具优势特色。对去南京上大学有兴趣的高考生,可以选择的学校和专业范围非常广。
除了12所“双一流”名校外,南京市还拥有南京医科大学、南京工业大学、南京财经大学、南京审计大学等一批颇具实力的非“双一流”高校。其中,南医大、南工大等录取分已经达到了名校级。
成都力压武汉、西安
透过榜单不难看出,成都市以一所“双一流”高校的优势,力压均有7所的武汉和西安。不过,在原“985工程”“211工程”时期,成都是不敌武汉、西安的。“双一流”推出后,成都市名校由5所增加至8所,三名“新员”分别是成都理工大学、西南石油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。而西安和武汉,在首轮“双一流”中没有额外收获,仅保留了原有的名校。
虽然成都市名校的数量反超了西安和武汉,但论学校综合实力和顶尖学科数量,西安和武汉应该在成都之上。尤其是武汉,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近些年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。
重庆、杭州不尽如人意
在新一线城市排名中,重庆市、杭州市高居第2和第3位,但均只有2所“双一流”高校。其中,重庆市是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,杭州市是浙江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。城市排名更低的天津、长沙、合肥、青岛等,反而“双一流”名校数量更多。佛山和东莞两个来自广东省的新一线城市,“双一流”名校则颗粒无收。
综上所述,成都、西安、武汉、南京等四座新一线城市,名校资源更为丰富,而且学校类型多样化,广大高考生可重点考虑。对于2020新一线城市“双一流”大学数量排行榜,你怎么看呢?
百香果教育(https://www.bxgpmfgz.com)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江苏有多少985和211大学的相关内容。
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,选择什么样的大学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,要考虑学校、专业、学校所在城市等因素。一般成绩优异的考生都会选择985和211大学,那么你知道江苏有多少985和211大学吗?江苏211大学是哪几所?一起看看吧!
江苏一共有2所985大学,有11所211大学。其中2所985大学分别是南京大学、东南大学。11所211大学是南京大学、东南大学、中国矿业大学、河海大学、江南大学、南京农业大学、中国药科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南京理工大学、苏州大学、南京师范大学。
江苏省985和211大学排名
985大学排名:1、南京大学;2、东南大学。
211大学排名:1、南京大学;2、东南大学;3、苏州大学;4、江南大学;5、河海大学、6、中国矿业大学;7、南京理工大学;8、南京师范大学;9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10、南京农业大学;11、中国药科大学。
985和211大学是什么
985大学指的是入选985工程的大学,截至目前,一共有39所高校入选985工程。
211大学指的是入选211工程的大学,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、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。
最有望并入武汉的2座城市,你知道是哪里吗? 最有望并入武汉的两座城市,一旦成功合并,将成就一座超大城市。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,位于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,是中国南下北上、东晋西疏的交通要道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。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,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,也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,不仅承担着引领湖北发展的重任,还是中部崛起战略的核心城市,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有着至关重要的
湖南衡阳的南华大学是几本院校 湖南衡阳的南华大学是一本院校。 南华大学由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,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,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,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,是本科一批招生院校。学校坐落在湖南省衡阳市,现有红湘和雨母两个校区。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、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、卓越计划专业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,国家级
双一流大学是哪些大学? “双一流”指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。 详细解释: “双一流”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简称。“双一流”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,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,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,使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。 相关学校介绍: 目前“双一流”(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)共计137所,高考招生人
双一流大学有多少所 第三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公布时间内容如下: 第三轮双一流公示名单:北京大学(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)中国人民大学哲学、理论经济学、应用经济学、法学、政治学、社会学、马克思主义理论、新闻传播学、中国史、统计学、工商管理、农林经济管理、公共管理、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。 清华大学(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)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、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
新闻学专业大学排名 新闻传媒专业的大学排名:中国传媒大学排名第一位、中国人民大学排名第二位、暨南大学排名第三位、而复旦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北京大学的排名紧随其后。 1、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位于首都北京市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,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”,国家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,国家“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”建设高
全国双一流大学排名一览表 全国双一流大学排名一览表: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。 1、清华大学:简称“清华”,创建于1911年,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。也是一所享誉全球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,与北大齐名,并被誉为“中国MIT”。清华拥有丰富的学科设置和卓越的师资力量,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领军机构之一。是中国首批进入“211工程”和“985工程”的高校之一。 2、北
137所“双一流”大学,哪些省份分布更多? 眼下,正值2020年高考季,相信每一名高考生都希望能够考上一所“好大学”。虽然不同考生对“好大学”的理解不同,但有名校光环是“好大学”公认度较高的标准之一。 自恢复高考以来,官方授予的名校光环,大致可分为“全国重点大学”、“985工程”和“211工程”大学以及“双一流”大学三个阶段。 其中,“全国重点大学”的提法在上世纪90年已不再被使用,
深圳大学有几个校区及各个校区的介绍 看应届的宝子们在对深大咨询的时候还不太了解专业和校区,不知道哪里更适合自己,是时候带大家系统地介绍一下深大的各个学院和专业了。 按校区划分:深圳大学拥有后海与西丽两个校区。 因此深圳大学的学生并不止分布在一个校区,而是根据专业的不同分配学生在不同校区。有关深圳大学两个校区的具体内容如下: 1、深圳大学粤海校区+沧海校区: 校区面积为1.44
2024-06-11 04:50:31
2024-05-01 20:44:35
2024-05-26 19:22:14
2024-05-09 23:45:09
2025-02-11 09:16:42
2025-02-09 08:50:29